作者黄爱玲又到了一年一度端午节了,超市的冰柜里已摆满琳琅满目的粽子,让你看的眼花缭乱。
  品种多达几十种:蜜枣粽子、八宝粽子、红枣粽子、白糖粽子、红糖粽子、蛋黄粽子、豆沙粽子、鲜肉粽子、百果粽子、桂花粽子、板栗粽子、鲍汁粽子等等,粽子的形状也是千姿百态,有三角粽,四角粽,龙舟粽。
  品种可真不少,任你挑任你选。
  尽管现在粽子的花样繁多,我还是喜欢小时候妈妈包的粽子那个味道。
  记得小时候,看见妈妈开始晒粽叶,我就知道端午节要到了,又可以吃上妈妈包的粽子了。
  就跟在妈妈的后面不停地问:妈妈什么时候包粽子,我想吃妈妈包的粽子了,妈妈包的粽子最好吃了,能甜到心里。
  妈妈抚摸着我的头,笑笑说:小馋猫,嘴真甜,想吃粽子了,快了快了。
  我知道还得有几天才能吃粽子,什么时候妈妈开始泡江米、泡红枣时那就应该快吃上粽子了,天天盼着。
  小时候不知道端午节是什么节日,只知道端午节可以吃到妈妈包的粽子,用艾蒿煮鸡蛋。
  总之端午节是个可以吃好吃的节日。
  那时物资比较贫乏,吃穿都不是很富裕,吃穿等日常生活用品都是凭票供应,我们姊妹多,小时候的衣服都是妈妈趁我们熟睡时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针一线缝制的,姐姐的衣服穿小了,妈妈就会把衣服改制小了,给小的穿,基本上都是小孩子捡姐姐们穿小的衣服,因为发的布票不够用的。
  有时邻居也会把省下的布票给妈妈,让妈妈替我们做件新衣服穿。
  妈妈为人热情,做得一手好手工活,邻居们谁家有喜事也喜欢找妈妈帮忙。
  每年端午节,妈妈都会早早的准备好粽叶,江米,红枣,还有白糖,煮上很多粽子分与邻居们吃,还会用做衣服裁剪下来的边角料做成很多小荷包香囊,里面装上艾叶,给我们姊妹每人戴上一个,还会送给邻居家的小朋友们。
  妈妈说:戴上荷包香囊可以驱蚊。
  当妈妈开始泡江米、泡大红枣、洗粽叶时,我知道端午节到了,可以有美味的粽子吃了。
  天还没亮,妈妈就开始包粽子,煮粽子,粽子扑鼻的香气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满屋飘香,那个味道太诱人了,忍不住就想吃。
  妈妈说:再等等,焖焖会更好吃,我忍着不让口水流出来,闻着这淡淡的清香又进入了梦乡。
  清晨起来,妈妈已早早地把煮好的粽子,鸡蛋端上了桌子,妈妈会挑两个滚圆的鸡蛋让我拿在手里放在眼上来回的滚滚,妈妈说这样眼明。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就是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外插上一把艾蒿,说是驱蚊,辟邪。
  长大了,在书本上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是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愤然投汨罗江,人们为了保护屈原不被江里的怪物和鱼虾吃了,往江里投粽子,后来这种习俗就一直保留了下来,每年端午节都要吃粽子,还有赛龙舟的习俗。
  粽子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可是不知怎么的总是找不到母亲包的粽子的那种吃到口里,满口飘香的感觉。
  那是妈妈牌的粽子,是妈妈的爱,是家的味道,只可惜再也吃不到妈妈牌的粽子了。
  清香甜蜜的感觉只能留在内心的深处。
  父母已离我们而去,家还在,确少了烟火气,少了父母在世时的欢声笑语。
  少了家的味道,再也不会有妈妈煮的粽子的味道,粽飘香已成过往。
  我尝试着学着妈妈样子包粽子,尽管没有妈妈包的好,就想努力在烟火气里寻找父母在世时的感觉,家的味道。
  愿天堂的父母一切安好,愿我的亲人朋友端午节安康。
  作者简介:黄爱玲,喜欢阅读、写作。
  壹点号发表的#高考作文#《70华诞,我与祖国共成长》一文,阅读量924.8万。
  已发表百余篇作品,文章“泉城济南,不是江南胜似江南”一文收录于齐鲁晚报壹点号优秀作品选集《清泉录》一书,参加多个征文,获得奖项。
  多篇作品发表于网络平台,报刊。
  济南作家协会会员。
  壹点号品读人生

  • 记载
江停严峫车肉江停哭 2023-05-30 18:43:42

作者黄爱玲又到了一年一度端午节了,超市的冰柜里已摆满琳琅满目的粽子,让你看的眼花缭乱。
  品种多达几十种:蜜枣粽子、八宝粽子、红枣粽子、白糖粽子、红糖粽子、蛋黄粽子、豆沙粽子、鲜肉粽子、百果粽子、桂花粽子、板栗粽子、鲍汁粽子等等,粽子的形状也是千姿百态,有三角粽,四角粽,龙舟粽。
  品种可真不少,任你挑任你选。
  尽管现在粽子的花样繁多,我还是喜欢小时候妈妈包的粽子那个味道。
  记得小时候,看见妈妈开始晒粽叶,我就知道端午节要到了,又可以吃上妈妈包的粽子了。
  就跟在妈妈的后面不停地问:妈妈什么时候包粽子,我想吃妈妈包的粽子了,妈妈包的粽子最好吃了,能甜到心里。
  妈妈抚摸着我的头,笑笑说:小馋猫,嘴真甜,想吃粽子了,快了快了。
  我知道还得有几天才能吃粽子,什么时候妈妈开始泡江米、泡红枣时那就应该快吃上粽子了,天天盼着。
  小时候不知道端午节是什么节日,只知道端午节可以吃到妈妈包的粽子,用艾蒿煮鸡蛋。
  总之端午节是个可以吃好吃的节日。
  那时物资比较贫乏,吃穿都不是很富裕,吃穿等日常生活用品都是凭票供应,我们姊妹多,小时候的衣服都是妈妈趁我们熟睡时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针一线缝制的,姐姐的衣服穿小了,妈妈就会把衣服改制小了,给小的穿,基本上都是小孩子捡姐姐们穿小的衣服,因为发的布票不够用的。
  有时邻居也会把省下的布票给妈妈,让妈妈替我们做件新衣服穿。
  妈妈为人热情,做得一手好手工活,邻居们谁家有喜事也喜欢找妈妈帮忙。
  每年端午节,妈妈都会早早的准备好粽叶,江米,红枣,还有白糖,煮上很多粽子分与邻居们吃,还会用做衣服裁剪下来的边角料做成很多小荷包香囊,里面装上艾叶,给我们姊妹每人戴上一个,还会送给邻居家的小朋友们。
  妈妈说:戴上荷包香囊可以驱蚊。
  当妈妈开始泡江米、泡大红枣、洗粽叶时,我知道端午节到了,可以有美味的粽子吃了。
  天还没亮,妈妈就开始包粽子,煮粽子,粽子扑鼻的香气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满屋飘香,那个味道太诱人了,忍不住就想吃。
  妈妈说:再等等,焖焖会更好吃,我忍着不让口水流出来,闻着这淡淡的清香又进入了梦乡。
  清晨起来,妈妈已早早地把煮好的粽子,鸡蛋端上了桌子,妈妈会挑两个滚圆的鸡蛋让我拿在手里放在眼上来回的滚滚,妈妈说这样眼明。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就是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外插上一把艾蒿,说是驱蚊,辟邪。
  长大了,在书本上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是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愤然投汨罗江,人们为了保护屈原不被江里的怪物和鱼虾吃了,往江里投粽子,后来这种习俗就一直保留了下来,每年端午节都要吃粽子,还有赛龙舟的习俗。
  粽子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可是不知怎么的总是找不到母亲包的粽子的那种吃到口里,满口飘香的感觉。
  那是妈妈牌的粽子,是妈妈的爱,是家的味道,只可惜再也吃不到妈妈牌的粽子了。
  清香甜蜜的感觉只能留在内心的深处。
  父母已离我们而去,家还在,确少了烟火气,少了父母在世时的欢声笑语。
  少了家的味道,再也不会有妈妈煮的粽子的味道,粽飘香已成过往。
  我尝试着学着妈妈样子包粽子,尽管没有妈妈包的好,就想努力在烟火气里寻找父母在世时的感觉,家的味道。
  愿天堂的父母一切安好,愿我的亲人朋友端午节安康。
  作者简介:黄爱玲,喜欢阅读、写作。
  壹点号发表的#高考作文#《70华诞,我与祖国共成长》一文,阅读量924.8万。
  已发表百余篇作品,文章“泉城济南,不是江南胜似江南”一文收录于齐鲁晚报壹点号优秀作品选集《清泉录》一书,参加多个征文,获得奖项。
  多篇作品发表于网络平台,报刊。
  济南作家协会会员。
  壹点号品读人生

<b dropzone="BVsPrb16iMn"><sub id="NxAtJQ6emvC"></sub></b>
<style draggable="3MGvgWwv"></style>
<legend date-time="BPYZG5hkMEXK"></legend><legend dropzone="7PagzUc6NAWT"></legend>
<strong dir="ecSWHZUCOH"></strong>
    <bdo id="Tl4kD5L3QBoCfJ"></bdo>

    江停严峫车肉江停哭《江停严峫车肉江停哭》由来

    编辑
    1.江停严峫车肉江停哭“你电视剧看多了吧,大黑天入室杀人,是不是还得爬窗户啊。
           2.看着龙影的背影:“看来,他是下定决心要与我一战了,他不和我打,那他的恐惧之心就永远都打破不了,下次见了我,恐惧之心甚至会翻倍。
           3.如果没有野龙的话,他可能已经战死在这里了,而现在的野龙也一定是知道了甲龙做的事情了,他的家人一定是出事了。
           4.”那个杀手的手指扣动向手中的扳机,但是他又放开了,他一脸玩味的看着夏天:“我很喜欢现在的这种感觉,你明明就已经准备好了赴死,但是我却还要折磨你的心里。
           5.明面上故意和他们在这里交手,实际上派着大批高手去偷袭他的总部。

    江停严峫车肉江停哭《江停严峫车肉江停哭》起源

      1.江停严峫车肉江停哭与大家一起来冒险,探索丰富的地区,还有不同的美妙环境可以冒险;
             2.游戏中玩家们能够轻松的在战斗之中进行体验其中极具趣味性的战争玩法,在游戏里轻松的扩张自己的势力,打造更加强大的势力,体验更加有趣的玩法。
             3.体验游戏水平的共同特点,感受熟悉的习语,开始认真填补空白,清新简洁的画风设计相当精致;
             4.简洁清新的游戏画面,色彩丰富的卡通主题,带给你更好的视觉效果。
             5.游戏通过主故事将获得超级多的奖励和金币,可以提高战斗的效果
             6.争霸武林的激烈斗争会在这里开启一段震撼的战斗模式,立体的游戏画面感具有效果
      参考资料